[摘要]化妆品按照其类别,在包装上应标注有明确的“证号”。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则分别对应“国妆备进字”的备案凭证号和“国妆特进字”的许可批件号。
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妆品标签,如何判断进而正确的选择化妆品呢?
1.“证号”确定产品“身份”
化妆品按照其类别,在包装上应标注有明确的“证号”。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则分别对应“国妆备进字”的备案凭证号和“国妆特进字”的许可批件号。
2.不能宣传医疗用语和适应症
在我国,药品和化妆品有着明显的分类界限。一切医疗用语和适应症是不能够在化妆品中进行宣传的,如和病变、细菌、病毒、感染、治疗、消炎等相关的词汇。应特别指出的是,按照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并不存在药妆的分类,尽管一部分依靠药物成分治疗皮肤病变的产品具有化妆品常见的膏霜或乳液的形态,不能划入化妆品的范围。简而言之,即化妆品不能治病。
3.无依据而盲目夸大产品
化妆品的产品效果除了原料和配方外,还和使用人群的个体差异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就单纯的产品而言,使用声称诸如特效、奇效、速效等和使用效果程度相关的词语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4.谨慎对待“高新技术”
随着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发展,诸如生物技术、纳米级原料等高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中,消费者追求新型技术、新型作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里要说的是,化妆品的标签标识不是科普教材,宣传的大原则是要消费者通俗易懂,而不是宣传产品的生产技术如何先进。此外,对一些颇具卖点的某某因子,某某技术,消费者们也应谨慎对待。至于和与产品本身无关的“高新技术”不应出现在产品的宣传中。
5.注重产品的整体性
绝大多数化妆品是一个多种原料协同作用的复合体系,在这样的成品中,不会有哪个原料是脱离整体而单独发挥作用的。因此,在标签标识上也应该将重点放在整个产品的宣传上,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原料。多数含有新型合成原料或动、植物提取物的产品可能会对其中某成份过多的宣传,除了对原料本身的宣传外,也可能存在着此原料在我国是否可用于化妆品生产的问题。
6.图片宣传不可轻信
这里所说的图片宣传,是特指在化妆品标签标识中出现的明示或暗示产品使用效果、作用机理的图片或是专利、证明类的图片;而为了美化包装或明示使用方法的图片不属于此范围。其中为突出产品效果,往往会出现产品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效果对比图;而作用机理方面往往会出现皮肤立体结构图或产品作用流向图(产品如何进入皮肤对组织起作用)。客观地讲,对比图片的作用实质上是在对产品效果程度的宣传,图片的真假以及来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取质疑的态度;而在作用机理上,从化妆品的定义出发,化妆品的作用部位仅为皮肤表面,任何到达真皮层或皮肤内部组织起作用的宣传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至于有关产品的专利、批件、检测报告等证明型文件的真伪也需要在详细查询后才可定论。
上一篇: 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化妆品
下一篇: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有哪几类功能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