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是四川广安武胜县人,此前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了一款化妆品。收到货几天后,1月2日,李小姐接到一位自称 " 客服 " 的电话,被告知其购买的产品有问题,店面提供免费退货服务并额外补偿 400元赔付金。就这样,李小姐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陷入套路,2万余元被骗走。1月2日下午两点左右,李小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网购平台 " 客服 ",问其是否在其店铺购买了某品牌化妆品。在得到肯定答复后," 客服 " 表示他们卖的这批次化妆品存在质量问题,店面会提供免费退货服务,并给李小姐额外补偿400元的赔付金。之后," 客服 " 询问李小姐的支付宝账号是不是正在通话的这个手机号码,如果是,会马上把款项打到李小姐的支付宝上。李小姐的化妆品一共买成300元,她当时也未来得及多想,就向 " 客服 " 提供了自己的支付宝账号。约5分钟后," 客服 " 再次打来电话,提示打款操作完成,让李小姐去查看支付宝备用金。李小姐发现支付宝备用金中真的有 500 元。随后," 客服 " 再次打来电话称工作人员失误,给李小姐多转了 100 元赔偿金,需要李小姐将多转的 100 元退还,并称李小姐必须关闭备用金通道,如果不关闭,会在支付宝后台产生高额的借贷费用,最高可累计费用达十数万元。李小姐事后告诉民警,当时看支付宝确实到账了 500 元,于是在 " 客服 " 指引下,扫描了一个二维码进入一个 QQ 群,并按照 " 客服 " 指示退钱。但 " 客服 " 却要求通过云闪付或者手机银行进行退还。
" 骗子这一步没有提供退款账号,而是一直引导受害人按照他设定的要求,在 QQ 群内发送固定的退还100元的消息。其实,这也是骗子在核实受害者的身份,同时,也是骗子通过网络对受害者洗脑的一个过程。" 武胜县公安局办案民警说,期间,骗子为获得受害人李小姐的信任,甚至主动发来一张 " 工作证 "。之后,李小姐按照 " 客服 " 的指示在 QQ 群内发送申请归还 100 元的消息,但群内的 " 客服 " 一直以系统认证失败、系统卡单等问题,声称李小姐未能完成退还,以及未能关闭备用金通道。然后再以更复杂的方式引导李小姐退还这100元。异常繁琐的退款方式,让李小姐一头雾水。
之后," 客服 " 通过语音话术不断地对李小姐说,如果再不退款,将会产生巨额费用,并影响个人征信。要是实在不会操作," 客服 " 可以通过远程协助帮助李小姐完成退款。为了退还多出的100元,李小姐按照 " 客服 " 的指示,打开了腾讯会议的 " 共享屏幕 " 选项。紧接着,李小姐又打开了支付宝,并在 " 客服 " 的话术引导下进行所谓的关闭通道的操作。而这一切,都被骗子通过 " 共享屏幕 " 看得清清楚楚。之后,李小姐在对方的指引下,让 " 客服 " 将其支付宝内的8000余元以及在花呗中借了1万余元,共计2万元全部转走。事后,李小姐向警方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1、" 共享屏幕 ",本身是一项远程办公技术应用,然而却被骗子拿来当做窥探手机用户个人和支付信息的工具。不少用户之前并未用过这项功能,或是对开启这项功能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概念,以至于很容易就跟着 " 客服 " 指引,把个人手机 app 中的重要信息泄露给对方。2、" 个人征信 ",则是让不少用户感到 " 恐惧 " 的新事物。骗子抓住这一点,对那些完成备用金提取操作的用户展开 " 恫吓 "。声称如果你不把多拿的 " 赔付金 " 归还回去,不仅会造成利息和手续费的问题,更会严重影响到你的个人征信。当用户搞不清楚 " 备用金 " 和 " 赔付金 " 的关系时,很容易被骗子的这一套说辞吓住。3、支付宝备用金,是一种借款,而非实际额度的存款。因此,不存在 " 商家 " 所说的将退款转入支付宝备用金里面。